7月7日,正值高考,却发生了一件让无数人痛心的事情,贵州安顺市一辆公交车行驶在路上,突然急转加速冲向路边护栏,坠入水库,导致21人死亡,15人受伤,其中还包括今年的高考生!
虽然肇事司机在这起事故中身亡,但他造成了十多个家庭的悲剧,是无可挽回的,对于每一个无辜的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。而最近警方公布了最新调查结果:这一起事件不是意外,而是公交车司机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,故意报复社会!
从调查结果来看,肇事司机生活不如意,表现出厌世情绪,同时也面临“拆迁补偿”不满意等问题,但这些都不是他做出这种极端行为的理由,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原谅的,他的行为已经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最低伦理底线。
冷静下来思考,公交司机是如何利用职业之便做出这种极端恐怖行为,又该如何避免呢?事件发生后,各大官媒也报道说要加强对公交车司机的心理健康程度排查。其实不光是公交车司机,就算是普通岗位上,也需要留意员工的心理健康。
从这个肇事司机的行为和经历,我们很容易推断他很可能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。
反社会型人格障碍,是“威胁性”最大的一种人格障碍。它的特点是具有攻击性,且会付诸于行动,并且缺乏羞愧感与同情心,无罪责感。所以,与这类人成为同事,经常性近距离接触,也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。
但在此之前,我们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群体了解的太少了、缺乏科学的认知,甚至有的人已经表现出反社会的苗头,或者就在我们身边,我们往往很难察觉,而未能预防悲剧发生。
美国精神医学学会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》第5版(DSM-5)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:
A、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,始于15岁,表现为下列3项(或更多)症状:
1.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,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。
2.欺诈,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,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。
3.冲动性或事先不制订计划。
4.易激惹和攻击性,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。
5.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。
6.一贯不负责任,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。
7.缺乏懊悔之心,表现为做出伤害、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。
B、个体至少18岁。
C、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于15岁之前。
D、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
因此,总的来讲,人格障碍有三大特点:缺乏同理心,缺乏自我反省能力,行为远远超越社会的规范,而反社会型则仇恨社会、蓄意采取极端方式报复社会,伤害无辜、违背道德伦理。
一般来说,反社会型是如何产生的呢?
人格的形成往往与童年经历和成长过程有关,简单来说,如果在小时候遭受过严重心理创伤、不公平待遇、原生家庭的暴力冷漠、校园霸凌等等反复多次的心灵伤害,而很容易变得易怒及激惹、没有同情心、心狠手辣。这样的孩子是不幸的,曾经的受害者变成了后来的施暴者,一个人的人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的形成、改变、扭曲。
其次,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反省能力,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,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,在遇到挫折或者打击的时候,就全部归结于别人的原因、社会的原因,而从不去反省自己的问题,不觉得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升。这样,一旦生活中稍有不如意,就怨天尤人,就觉得世界不公、他人不对、自己不服,而这样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多,积累的怨恨和愤怒越来越强烈,扭曲的认知越走越偏,之后就很容易走上极端道路。
既然如此,我们又如何识别和避免反社会型人格呢?
对于经常接触的人,我们可以通过观察,他们是否有一些异常举动,例如,虐待小动物、经常发布不良信息、浏览暴力网站、神情慌张、不敢与人对视、性格孤僻、对人冷漠等等。
对于身边朋友,我们可以去发现他们是否有表现出厌世情绪、是否有毁灭他人的想法、近期是否有经历重大变故、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等等。
对于企业员工,尤其是服务行业,例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,包括公交车、客运大巴、高铁火车、地铁和飞机等驾驶员,还有食堂厨师、教师、医生、护士、学校保安等职业,如果他们中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,一旦出现报复社会的行为,后果是不堪设想的。那么对于这些人群,更应该多加关注其心理健康,在入职体检时除了基本的身体检查,心理健康筛查也尤为重要,并且,也应该在各个阶段进行定期、全面的心理体检和精神科检查,提高职业准入门槛,切勿在悲剧发生才后知后觉。
针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筛查,纵横人才心理健康筛查量表,帮助企业和个人及时发现心理问题,规避风险。
纵横人才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分为两部分,第一部分从幸福感投射、工作环境、身心健康、人际和谐、自我发展等方面来刻画个人对目前生活现状以及自我的满意度,通过列举出许多可能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典型生活事件,客观评估测评者在各个方面上的表现与倾向。测评者可通过该测试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以及潜在的内心世界。
第二部分心理健康评估部分,了解测评者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,了解各方面的压力来源是否对测评者产生了负面影响以及影响程度,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。